“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已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居民消费需求和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持续提高,新的市场空间还在不断拓展★★。
嵇小灵表示★,要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营者自主承诺、诚信经营★。严格开展监管执法★★★,保障消费者能够安全消费★★、明白消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市场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力度,让市场更加安全有序★、规范运行。
此外,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行动方案有哪些新亮点★?以旧换新政策如何向纵深推进?如何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人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偏弱、部分消费需求未充分满足★★、消费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仍客观存在★★★,以提振消费扩内需、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李春临说。
截至3月16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32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2600万台★★★,4100多万消费者申请了5100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我国消费市场蕴含巨大发展机遇。★★”李春临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完善工作机制,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务实举措,加快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强大政策合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各层级★★★、多样化消费需求。
★“我们将全面升级12315平台,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拓展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网络★★,努力将更多的消费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消费维权‘零距离’‘高效率’。”嵇小灵说★。
李春临介绍★★★,《方案》按照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的政策思路,提出八部分30条政策举措,部署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以及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进一步强调完善投资、财政、信贷等各项支持政策。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以旧换新开局良好。“今年1月初★★,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5年首批资金8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衔接工作,其余资金也将尽快下达,确保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实施,让‘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符金陵说。
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提升消费意愿有重大意义★。★“我们将与各部门密切合作★,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举措★★★,稳步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全力营造安全可靠★、让人放心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说★。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当前新技术、新创意、新需求带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场景跨界融合带来新的增量消费需求★★。中央财政将安排奖补资金,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试点,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推动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增加优质消费资源供给★★★,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扩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政策★★;二是将汽车报废更新旧车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以及2018年年底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乘用车;三是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增加了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和微波炉,地方可结合实际增加品类;四是在对家装厨卫“焕新”所用的物品和材料继续给予补贴的同时,鼓励地方探索以装修合同为依据开展补贴。
行动方案提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对此,李春临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资金额较去年增加1倍。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金融监管等部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促进消费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发展壮大★★。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扩大消费领域资金供给★★★。
★★“我们将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陈勇嘉说★,重点聚焦产业发展、扩大消费、重大项目和民生服务领域,为劳动者广开就业门路★★。在围绕扩大消费方面,大力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带动相关领域就业增长。重点强化减负稳岗、扩岗激励、创业支持和人岗匹配等,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和创业★★。
“目前,各地分领域实施细则正陆续印发★★,我们将重点做好优化便民服务★★、防范政策风险、畅通回收链条等工作★。”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