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决定公共资源流向何方的,不是每一个参与公共讨论的个体★★。无论是微博作为公共意见表达的空间,还是受众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当娱乐新闻占据热搜榜,各种社交媒体、搜索引擎软件都弹出相关弹窗时,公众的注意力是被抢夺的★★,而不是自己能够主动选择的。同时,当娱乐新闻爆出时,网络作为公共意见的表达空间,必定被压缩,真正需要得到关注的、有讨论价值的信息,被淹没在娱乐化信息中★★★,公共理人讨论就容易被侵扰。某些明星分开★、生娃的新闻出现时,就是对公共资源的实质占用★★。
最后,占用公共资源这类表述★★★,算不上存在逻辑问题、意义模糊不清的表述。实际上,在无意占用公共资源这一说法出现之前,作为互联网使用者,很多人可能隐隐感觉到不对——为什么娱乐明星的新闻能取得这么大的关注?为什么我们要被迫看到这些新闻★★★?当有明星使用这样的表述时★,这种模糊的感觉终于被形容了出来——即注意力的被抢夺★,公共表达空间的被压缩。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星表示无意占用公共资源,未尝不是一种进步★。令人感觉到有问题的是,这样的表述,可能不再是发言者的真诚表达,而是变成了一段段澄清、声明的标准模板。公众看到的,往往不是明星团队的诚挚道歉与深刻反思,而是敷衍与避重就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先,决定娱乐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榜的不只是网民。不可否认★,娱乐新闻的部分热度,确实是一部分网民贡献的,然而,娱乐新闻得以广泛传播★★★、登上微博热搜★★★,仍然存在其他因素。如大量刷屏形成意见气候的水军、可以花钱收买且对议题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大V★、微博平台花钱帮上头条的推出机制,还有平台算法决定给你推送什么,而非你想看什么。与平台算法、推流机制相比★★,网民的自主传播的力量实在太小★★,更别说,还有很多网民是先看到热搜★,再点进去查看详情的。